





專科醫療
內科
甲狀腺亢進中醫調理|澄玥中醫 簡正倫醫師

甲狀腺亢進中醫調理
甲狀腺亢進(Hyperthyroidism)是指甲狀腺過度活躍,分泌過量的甲狀腺素(T3 和 T4),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異常加快的一種疾病。這種狀態會影響全身的器官和系統,導致各種症狀。
常見症狀
• 心悸、心跳加快(心律不整)
• 體重減輕(即使食量增加)
• 怕熱、多汗
• 焦慮、易怒、失眠
• 手抖(顫抖)
• 眼球突出
• 腸胃蠕動加快(腹瀉)
• 肌肉無力,特別是手臂與大腿
• 月經異常(女性可能月經稀少或停止)

以中醫的角度來說,甲狀腺機能亢進(甲亢)通常與以下幾種類型的體質相關,主要表現為陰虛火旺、肝鬱化火、痰火鬱結等狀態。
1.陰虛火旺體質(最常見)
✔ 特點:身體燥熱,易出汗,手心腳心熱,口乾舌燥,心煩易怒,睡眠不安,體型多偏瘦。
✔ 對應甲亢症狀:怕熱、多汗、體重減輕、心悸、焦躁不安。
✔ 舌象脈象:舌紅少苔,脈細數(跳動快)。
✔ 調理建議:滋陰降火,常用中藥如知母、黃柏、生地、麥冬、玄參等,可搭配知柏地黃丸調理。
2.氣郁體質(肝氣鬱結型)
✔ 特點:情緒波動大,易焦慮、憂鬱、煩躁,愛嘆氣,胸悶腹脹,女性經期不調。
✔ 對應甲亢症狀:焦慮易怒、失眠、心悸、甲狀腺腫大(壓力性甲亢)。
✔ 舌象脈象:舌淡紅或微紫,脈弦(像琴弦緊繃)。
✔ 調理建議:疏肝解鬱,建議服用柴胡、香附、白芍、合歡皮等,可搭配逍遙散或加味逍遙散調理。
3.痰火鬱結體質(結節型甲亢)
✔ 特點:體質偏濕熱,脖子腫大,喉嚨異物感,口苦咽乾,心煩易怒,脾氣急躁,胃口大但容易腹瀉。
✔ 對應甲亢症狀:甲狀腺腫大、口乾、眼球突出、情緒不穩、易怒。
✔ 舌象脈象: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✔ 調理建議:清熱化痰、軟堅散結、清熱解毒,常用夏枯草、貝母、黃連、牡蠣、連翹、白花蛇舌草等藥物。

平日保養建議
㊣飲食方面:
• 適合吃:滋陰潤燥的食物,如銀耳、百合、蓮子、枸杞、山藥、綠豆。
• 避免:辛辣、油炸、咖啡、酒類,特別是高碘食物(海帶、紫菜),以免刺激甲狀腺。
㊣生活作息:
• 生活作息正常,避免熬夜,睡眠要充足。
• 減少壓力,可練習靜坐、冥想、腹式呼吸來調整情緒。
• 養成運動的習慣,健走、游泳、瑜珈等溫和的運動較合適。

㊣穴位按摩:
• 太衝、內關、合谷(舒肝理氣,緩解焦慮)
• 三陰交、陰陵泉(調理內分泌)
• 百會、神門(安神助眠)

選擇中醫治療甲狀腺亢進有以下幾個優勢,尤其適合希望透過自然、整體調理方式來改善體質的患者:
1.整體觀念、辨證論治
中醫是講究「平衡」的醫學,將甲亢視為體內陰陽失衡,導致「陰虛陽亢」造成身體運作失調。治療上會依據個人體質和病情做辨證論治,量身訂作開立中藥處方,而非單一對症處理。
2.副作用相對較少
西藥治療甲狀腺亢進的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包括皮膚過敏、關節酸痛、肝功能異常、白血球減少等。中醫是使用天然藥材,副作用相對較少。
3.改善相關症狀與體質
中醫除了針對甲亢的主症(如心悸、手抖、多汗、焦慮等)進行調理,還會改善長期消耗導致的氣虛、陰虛、失眠、情緒波動等問題,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。
4.適合作為輔助治療
許多患者會選擇「中西合治」,在使用西藥控制病情的同時,透過中藥或針灸來減輕副作用、鞏固療效,加速康復並降低復發機率。
5.有助於預防復發
中醫強調「治未病」,透過調理五臟六腑、平衡陰陽氣血,可以幫助患者建立較穩定的體內環境,有助於防止甲亢反覆發作。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